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把心窗打开,让阳光进来 ───全员育人导师制育人案例

【作者】 杨同章

【机构】 山东昌乐特师附属聋哑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问题提出背景】 去年6月,我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这场运动会内容丰富,趣味十足,有上级领导参加,师生皆参与,人人有项目,所以受到特别关注。比赛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激烈而有序地进行着。轮到我们班全员参加“跳大绳 ”时,由担任班主任的我和一位课任教师用力而有节奏地摇着绳子,全班同学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一致,十人在跳如同一人,看上去整齐有素。同学个个神情略显紧张而小心谨慎地跳着,所有围观的师生都在为之齐声附和着“303132……”,数到“37”时,一只脚把大绳挡住了,大家不约而同齐刷刷把目光投向这只脚。一看,这只脚是A生的脚,比赛即刻停了下来。同学们随即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起A生来。在众目睽睽下,于同学们的抱怨声中,我看到A生低埋着头,满脸通红,一言不发,羞愧不已。

    那一刻,作为班主任的我,立刻意识到:这次意外失误对A生心理上的影响是重大的。因为,A平时本是一个自尊心强,特别“小性”的学生,她容不得别人说她半个“不”字。在学习中出现差错,只要老师给她指点时口气有一点生硬,态度有一点严肃,她就会流下泪来;在生活上存在不足,别人只要批评、指责她,她就“使牛”,到教室里去趴着,谁和她说话都不搭理;她父母说在家中,更是批评不得。总之,她就是一个不喜欢和同学交流,不愿向别人透露自己心声,始终把自己包裹的严严的,让别人很难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的学生。我曾尝试以多种方式和她沟通、交流,都以失败告终。这次跳绳的失误她能正视吗?我不由得为她极度担心起来。

  果不其然,在随后几天里,校园内更少发现她参与同伴活动的身影;教室内,宿舍中,也更难听见她与同学谈论的声音;课堂上,一向回答问题就被动的她,更显得心不在焉、无精打采。她的变化,我觉察在眼里,急在心上:照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她身心的健全发展。于是,我几经周折,多方求助,决定本着“让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尝试“把心理拉至零距离”,利用“同感效应”等疏导、探索教育方式,最终让A同学解除了心理障碍,融入了集体,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解决方案的内容与实施】

   首先,我以改变对其他犯错同学的批评方式为突破口,来触动她的心灵。

     我校星期一下午是大扫除,同学们都各司其职地打扫着校园内外的卫生,有的扫,有的拖,有的擦玻璃,有的摆凳子。。。。。正干得起劲,突然从教室内传来“哗啦”一声响,我闻声赶去一看,窗台上的一盆花落在了地下,土洒了,花盆碎了,旁边站着吓呆了的B同学,就此,我立刻想到了教育A的机会来了。于是,我把全班学生都召集起来,就此情此境,以“怎么办”为主题展开了讨论。大部分学生是按以前的惯例发表看法的。有的说“罚B生钱”,有的说“先揍B一顿,再让他赔”;也有的学生说:“不就一盆花吗,以后再弄盆就是了。”听到此,我询问全班学生:“我们应该首先想到,B同学打碎花盆的动机的什么,是故意的破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不是故意的 ,是不小心推下来的,是为我们学校打扫卫生……”我接着追问:“那么,我们该不该罚B的钱,该不该责怪B?”“不该”学生口径一致。“我们应该给B提怎样的建议呢?”我又问。“今后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太冒失”。这时,B的脸色已从原先的高度紧张彻底地放松了下来。我微笑着问B生:“同学们都原谅你了,你向同学们表个态好吗?”B生坦然地站起来说:“我以后一定改正,谢谢大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我告诉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弱点和失误,要记住的是,有弱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忌讳弱点。因为,只有正视自己的弱点,才能改正,进步,发展。”我首先举了几个自己的弱点,然后让全班最优秀的学生谈了自己的不足,又让一些学生袒露了自己心中的不快和困惑。特别叫了改变最大的C生谈自己的心声。C生勇敢的站起来说:“我上学期还不听老师的话,和老师顶嘴,打碎了老师心爱的杯子……”我接着他的话题问:“C生现在表现如何,是不是一个好学生?”同学们异口同声的打道:“表现好。听老师的话,学习认真,遵守纪律,进步快。”

  其次,把心理拉至零距离,利用同感效应,开启她的心扉。

  随着全班学生一个接一个发自内心的表白,我注意到A生的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阴沉、紧张变的平和放松。当一名学生谈到自己曾搞恶作剧,躲到电视机柜里被老师抓了个正着时,她大笑了起来。我见时机已到,就和蔼的对A生说:“A,你能大胆地谈谈自己心中的困惑吗?”A有点胆怯地站起来说:“我从小什么事都想往好里做,可父母总说我什么事都干不好,在家父母不用我,在校我老觉得同学们也嫌弃我,不喜欢我,认为我是个一事无成的人。其实,做每件事我都在努力,别人一再指责我,我就感到特委屈。上次运动会,因为我的失误影响了全班的比赛成绩,老师虽然没有批评我,可我觉得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我开始生自己的气,恨自己……”至此,A生尘封已久的心扉终于打开了,终于道出了她压抑多时的思想顾虑。同学们听到这里,都向她投来同情、怜悯的目光。这个说:“A,事情都过去了,不必放在心上。”那个说:“没关系的,谁都有犯错的时候。”BC抢着说:“你看我俩,也都犯过不轻的错误”。还有的同学说:“其实,你有很多优点,写字漂亮,画画好,作业完成的及时等,大家都很喜欢你。”我接着说:“老师也很喜欢你!”同学们一句句真诚的安慰,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鼓励,如股股温泉缓缓流进了A的心田,她的心胸彻底打开了,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原来老师和同学们这样看待我。”说着,脸上露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从此,A生好像变了一个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了乐观与自信。课堂上,回答问题踊跃,讨论问题大胆;课间时,参加活动积极。每每听到她那爽朗的笑声,看到她那充满自信的笑脸,我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思考与建议】  A生心灵的成功开启,使我想起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摧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说得真好啊,我认为,要改变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有自闭和抑郁等行为偏差的心理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寻得根源,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倾吐出自己的心声,清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顾虑,是今后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