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 梁喜臣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云山镇云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上个月,到两所学校听了十几节初中语文优秀展评课,感触颇深。一方面欣喜地看到,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自主、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实践和尝试,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一些令人困惑、担忧的现象:把文本撂在一边,频频使用多媒体,追求花样百出音画效果,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不禁惶然:难道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教改的优秀课吗?这样的阅读课效率何在?  

  诚然,阅读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迁移、探究能力的提高。然而展评课的现状却是多媒体展示的很多内容与文本的阅读关系不大,或没有直接关系;多媒体展示频率过高,把文本丢在一边,大有用多媒体展示来取代文本阅读之势。其实,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等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阅读教学,毫无疑问应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放在第一位,围绕阅读这一中心环节,有目的、有计划、恰当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仅如此,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有些教师对课改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较多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 一、华而不实---小组讨论代替阅读,   

  毋庸置疑,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运用恰当,将有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几分钟后,教师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而真正展示讨论结果的也往往只是少数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同学则作“看客”或“听客”。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耗去的时间与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  

二、喧宾夺主--教师讲析代替阅读  

  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缺乏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把自读放在课内,时间不允许,对于较长或较难的课文更不允许。这样自读的效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教师苦心经营,事倍功半,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苦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亦步亦趋。浅层次的问题尚可以启发解决,较难的问题就只能由老师越俎代疱了。主体作用发挥不了,就只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教学的目的演变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自然免不了成了被填的鸭子、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有时还美其名曰“精讲”。   

三、本末倒置--机械练习代替阅读  

  在缺乏主体感悟、探究、发现的以教师越俎代疱讲授的背景下,精讲和多练就成了孪生兄弟。非多练不足以巩固夹生的知识,非多练不足以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略的基础知识,非多练不足以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于是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篇目、单元测试题,成了老师的法宝。  

  阅读题本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诊断和测试,现在却演变成提高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舍弃对文本的阅读,舍弃了学生的广泛阅读与积累感悟,阅读训练纯粹成了技术性的训练,阅读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训练。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原本的趣味与快乐,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违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如何走出阅读教学误区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阅读教学需要阅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机会,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主动全面发展。  

一、让学生自己读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保证时间让学生自己读。  

二、让学生自己说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学生提供发挥、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不要马上令其坐下,另请“高明”。这时,我们不防耐心地给予期待性的评价:“大家别急,让他自己想一想,相信他会弄懂”,培养其积淀思考、参与创造的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模仿着批判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三、让学生自己问  

  提问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晶,是思维成果的一种外显表现形式。无论学生提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的同学学习,看谁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质量高,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若有疑问,鼓励他们不仅可在授新课前问,可在课后练习前问,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可以问,以培养学生问的兴趣。 

四、让学生自己练  

  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语言实践。教师要注意把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欣赏应用,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教完一篇课文,我们可以只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作业要求,即体现教学目标的“下限要求”,其他则悉由生便,尽情发挥,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其自己去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使其综合能力得锻炼和培养。  

  综上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它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积淀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使其终生受用。阅读教学需要阅读,阅读教学呼唤阅读。相信,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努力实践,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