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高中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方法探索
【作者】 王振威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 邮政编码:256206
【摘要】【关键词】
高中的美术课一直拘泥于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却常常忽视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美术老师通常只是简单地进行灌输性教学,一味让学生在美术课时着重绘画和创作,这往往会扼杀学生天性中的自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课中从模仿到创作再到欣赏,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欣赏能力,使学生在美术课中充分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为其审美能力打好基础。培养高中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课中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中生由于涉世未深,对世界和社会缺乏了解,所以对美的欣赏也通常只是来自直观感受,缺乏专业的欣赏能力,这就需要美术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一)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对特定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一定非要围绕作品本身进行赏析,过多的纯理论灌输难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该作品的画家生平和创作背景,适当延伸教学内容,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吸引学生的审美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不拘泥于单靠老师讲解的形式,增加讨论和提问情节,活跃课堂气氛,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审美教学。比如在对古代服饰进行鉴赏时,教师可租借相应的服饰和道具,并安排学生进行演绎,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古代服饰的美感。
(二)提高学生欣赏的自主性
在整个欣赏过程中,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美术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若一味进行填鸭式灌输,无疑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比如展示出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赏析,而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这微笑究竟是什么样的,由此可以联想到什么等。在课上课下,可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让学生自己下去完成,比如当天讲到了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课前到学校图书馆找找相关资料,例如查阅达芬奇的简介、个人资料和画像《蒙娜丽莎》的资料,对课程有了初步认识。课后,经过同学对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深入了解后,安排同学们在画像《蒙娜丽莎》的基础上再创作,画出自己心中所想所认为的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此外,可适当借助橡皮泥、纸片等教材,增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二、 教学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一)在教材的选择上,鉴于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初期可选择一些直观易懂的美术作品进行初步赏析,在学生完成对这一层次的作品进赏析后,再逐步加深作品的难度。在教学程序上,始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教学顺序,以学生的理解程度为教学依据。这样循序渐进地教学,能更好的地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美的判断能力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一般性授课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主动掌握个别学生所处的欣赏水平和状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导,以保证学生欣赏水平的一致性和平衡性。此外,教师应善于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把握教学进度和难度,保证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那么在制作模型、实验等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其特长;有的学生领悟能力比较强,那么可多启发他们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和归纳总结。
三、 跳出课堂,扩大视野
高中学生本身处于一个相对封闭保守的环境,对美的感知和欣赏也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以教材内容为主以外,还应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拓宽审美的范围和视野,对美的事物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体验。
(一) 积极引进课外的作品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名家大作进行赏析以外,还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欣赏内容既可以是外国名家的作品,也可以是中国人的画;既可以是传统经典水墨画,也可以是现当代的油画;既要涉及风景静物,也要对人物和动物有所涉猎。比如在学习花鸟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实物教学,将真实的花鸟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学习静物素描的时候,教师要多带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素描任务。
(二)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拓宽视野
和其他传统的文化课不同,美术课有其较大的自由性和可塑性,而要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就不应仅仅拘泥于课堂。比如可以借机带领学生去参观书画展、博物馆等,在拓宽欣赏范围和丰富欣赏内容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此外,除了美术作品以外,任何富有美感的事物都可以带领学生去体验去欣赏,比如春天带领学生去公园欣赏百花盛开,教学生认识花草的种类和特点。夏天带学生去郊外游玩,在河流处观察各种鱼类的生活状态。秋天在郊游的过程中体会秋叶之静美,冬天引领学生在雪花纷飞之处体会银白的美丽。总之引导学生去亲身感受,在自然中进行最直观最真实的欣赏过程。
结语
美术教学是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为学生日后的欣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将这审美经验延伸到美术课之外的一切富有美感的事物中去。美术是一门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学科,不应该在应试教育的遏制下就被忽视。对美的欣赏能力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判断标准之一,也是个人审美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应该引导当代高中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对美术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