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缺陷分析
【作者】 武海彬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 邮政编码:256206
【摘要】【关键词】
对于高中语文教材,保持着一定的古诗词数量。这些古诗词不仅包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且在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也一直将古诗词教学放在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高中语文的各个学期,教师也会花费相当多的精力与时间在古诗词的教学上,但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事实上,在对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便能发现教学上的许多缺陷。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最为重要部分之一,高中语文古诗词也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其教学上,可是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事实 ,教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背诵、忽视诵读、忽视文本、淡化意象分析,本文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这些缺陷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一、古诗词教学缺陷之忽视背诵
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背诵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课程同时也要求了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古诗词能够背诵。但实际情况是,在当今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中的重点语句。例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桃”对于这种不完全的背诵,只会让学生对于整首作品的了解狭隘,甚至只会对作品但方面的理解,无法对作品的优与劣、高雅与平庸进行一个全面的理解,无法对整个诗词有一个全面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了“教”却忽视了“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背诵能力要求较高,却对于自己的背诵能力不做较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背诵一首首诗词而自己却不会背诵,这样也为学生对自身不严格要求背诵也提供了借口:连老师都不会背诵,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背诵呢?
二、古诗词教学缺陷之忽视诵读
对于古人对诗词的学习中,诵读是非常重视的一个学习步骤。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也体现了古人认真诵读的态度。张颂在《朗读美学·前言》、朱熹在《读书之要》中均提出了诵读在诗词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分别提出了“用读者的心声复活文本的心声”、“读书当先熟读,然后入心”。两人均提出了诵读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入心”,能够从“心”去 作品的“美”。而这种“美”便是通过诵读来实现,诵读就是通过声音把作者蕴藏于文字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作者蕴藏于诗词中的感情往往是通过诗词的平仄起伏、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表达出来,通过对作品认真的诵读便能将作者所蕴藏的感情所挖掘出来,从而达到“入心”的境界。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不是让学生通过诵读去理解作者所蕴藏于作品中的感情,而是通过枯燥的讲解,把作品中的情感生搬硬套塞进学生大脑,这样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就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解的作品情感,完全没有自己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在我们的课堂上,听到的不是学生诵读的朗读声,而是教师年复一年所讲烂的作品理解,这等于是老师对诗词进行了翻译,而不是学生“入心”地去理解。
三、古诗词教学缺陷之忽视文本
文本作为语文教学中最为基本的工具,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得理解也决定了学生对于整个作品的理解程度。对于文本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去把握作品的思想和感情。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将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全部讲解出来,甚至是拿着教学材料或者照着ppt的放映进行“翻译”,导致整堂课学生未翻开书本能够课便被教师讲解完。教师自身对文本的忽视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文本的忽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老师都不看书,我们又何必去看书。
四、古诗词教学缺陷之淡化意象分析
意象结合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自然事物,作者将一定的情感附加到特定的事物上,便形成了“意象”。对于古诗词,古人常采用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意”与“象”结合起来。并且这种手法一致被传承与运用,在诗词的历史长河中,一些特定的事物已经被古人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即“意象”。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唱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便是代表着作者对家人的思恋,同时也蕴含着诗人的离别的愁绪。这也成为古人表达情感的一种传统,一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特指一种象征与内涵。如果教师无法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就很难让学生发现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常见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往往不够。没有引导学生对“意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而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上,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特定事物的意象没有读到的理解与分析,而是人云亦云。只有让学生将自身融入诗词中,融入意境中才能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结语
高中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地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是当前古诗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在当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通过对古诗词教学中的缺陷分析与研究,我们应当运用新课改理念弥补古诗词教学中的缺陷。使得教师教得到位,学生学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