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高月英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如果对语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感到枯燥无味,费时费力,致使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圆满地进行,教学质量大大折扣。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场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泉源,有名言道,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发展。学生往往是爱哪一位老师,就对哪门功课感兴趣,这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平时不只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还要注重在学习上要尊重学生,尊重是和谐的基础。师生间关系和谐,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学生对老师的肯定反应。因此,尊重学生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及时批改作业,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解答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犯的错误不嘲笑,不讥刺,不挖苦等,细心的教育。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持肯定接纳的态度。特别是对学生中有困难的学生要有信心,少批评多表扬,对成绩稍差的学生更要耐心一点,多鼓励,这样就能提高。师生和睦相处,建立良师益友的融洽关系,真正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可亲可信,就像自己的父母亲人一样,于是学生信任老师,愿意接近老师,倾听老师的教诲……这样的师生关系必将使学生们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否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很欢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究。其实导入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再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先用录音播发《学习雷锋好榜样》,优美的旋律深深敲打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然后,教师在歌曲结束时,及时进行引导:大家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意义呢?这首歌当中的人是谁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新课,收到良好的效果。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创造和谐课堂氛围,以境激趣

  首先语文教师应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天才型的语文教师凤毛鳞角,人的性格也各有差异。但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辞、表情呆板的老师,怎能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 ,趣味盎然呢?相反,一个充满朝气、言语风趣、表情丰富的老师,学生们一定很乐意听他的课。可见,教师应尽力克服自己性格中与本学科不适宜的地方,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乐观,以求更好的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现代教育概念,这些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会主动学习、从单一的课堂到回归生活等方面内容。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这些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才敢于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改革语文课堂结构,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而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前提。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敢说,有感而发,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见解,也就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投入到所学知识当中。如果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面带微笑的等待回答。回答错了不能打击,这样会伤害学生自尊心,也不要不理睬,而要耐心的等待学生讲完,使学生回答后,在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也会体会其中的喜悦,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师要精讲多练,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其间,指导、组织、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形成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积极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以乐成趣

  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习的欲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另外,我们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更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等。“好极了!”“就这样!”“棒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们应该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达到巧用“激趣”学好语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