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作者】 闫爱卿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槐林中学
【摘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失败和挫折。有的人直面挫折,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逆境中奋起,把挫折变成成功之母;而有的人却从此消极自卑,丧失斗志,一蹶不振。因此,每个人都应努力提高抗挫能力。【关键词】 消极自卑 和谐平等 摒弃溺爱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失败和挫折。有的人直面挫折,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逆境中奋起,把挫折变成成功之母;而有的人却从此消极自卑,丧失斗志,一蹶不振。因此,每个人都应努力提高抗挫能力,尤其是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缺乏,如果屡遭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耐挫能力。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通过如下做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挫折,提高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借助教学内容或身边事例向学生渗透挫折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挫折,使学生明确,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失败和挫折。人受到挫折后,都会产生挫折感,但每个人的感受程度不同。这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有的人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百折不挠,总结失败的原因,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逆境中奋起,把失败与挫折变成成功之母,大部分成功者都经历过重大挫折。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经历了一万多次失败,仍不畏挫折,最后发明了电灯泡中的钨丝。而有的人却从此消极自卑,丧失斗志,严重影响自身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切实做到辨证地看待挫折,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长才干的机会。将挫折变成前进动力。
二、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挫折,提高学生心理耐挫能力。
要提高学生心理耐挫能力,就必须根据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实际有效的帮助学生走出挫折的阴影。
1.克服学习中存在的挫折。
调查表明,学习中产生的挫折占受挫者人数的五分之三以上,这是因为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实际有效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挫折,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帮助学生制定出高低适中的学习目标,以“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为最佳,且不可将期望值定得太高。其次,当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斥责、批评,而是帮助他剖析原因: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是知识缺陷太多、是粗心大意、还是身体原因导致发挥欠佳。然后针对原因帮助他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弥补知识缺陷、制定新的学习目标,劝勉他吸取教训,奋发进取,激励他主动学习,争创佳绩。再次,当学生学习遇上困难时,一定做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在享受克服困难的喜悦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挚爱。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平等关系
“主体地位被忽视,没有自主权”。是使学生苦恼、引发学生心理挫折的又一主要原因,对此,我们通过建立和谐平等关系,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值得向往的集体里,学生因为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在集体中,优良环境的感染,浓厚氛围的熏陶、合理规范的约束,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意志得以磨练;健康向上的教学气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间形成相互尊重、信赖、平等的氛围,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焦虑,实现互谅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尽力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当学生出现错误时,热情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得以最大的发展。
三、冷静处理偶发事件,和谐人际关系
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不成熟,不能合理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别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当自己的不当行为受到批评时,常会出现过激行为,例如,我班的一位男生,因见别年级的同学来班中取闹,就大打出手,把人家打伤了,当他受到批评时,反而认为老师的批评有失公正,因此表现得情绪冲动、反应过激、顶撞老师、固执不听劝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采用了冷处理,淡化对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冷静反思。一会后,学生显得焦虑、后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期望得到老师的谅解,这时,老师用宽容化解了学生的焦虑。另外,由于小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天真幼稚,心理脆弱,一旦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落,就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对此,教师要给予安慰劝导,并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大度宽容,免生挫折。
四、摒弃溺爱,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孩子是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有所区别。孩子最大的希望是父母能够做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处,最反感的是按父母的意志去做这做那。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必须要有家长与学校的合作,这是首要的条件。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要树立一个观念:要正确的对待孩子,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不等于溺爱,而是对孩子的信任,溺爱只能害孩子。有些家长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屈,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要求提醒不以为然,甚至恶言相向,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往往使学校的正面教育付之东流。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间打架,最终家长来作了断,孩子在“有啥事爸妈帮我摆平”的念头作崇下,孩子如何单独去面对挫折呢?正确的做法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感情环境,以一种孩子能承认接受的方式支持他。需注意的是,指导孩子不是控制孩子,解释规定并不否定孩子有主见,欣赏孩子的独立性还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赞扬鼓励孩子的能力而不养成孩子的依赖行为。
五、利用活动实例,训练耐挫能力
训练学生的耐挫能力,可充分利用班级里或校园中发生的挫折事件,及时、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组织一些能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集体活动(如制作比赛、篮球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挫折教育,从“挫折中悟挫折”。例如,活动中的批评就是最常用的挫折教育,他是学生直接面对挫折的考验,让学生在接受批评的同时,慢慢学会心理的调节。有的学生学习很好,但是体育较差,有的学生绘画舞蹈俱佳,但是不善于交流,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指出不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万能的,在许多方面不如别人,做事情时遇到失败或挫折是正常的,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但要注意,不能过度的去批评学生,以免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