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冶丽花
【机构】 青海省化隆县牙什尕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那么,在地理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经常向学生举例说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和教师保持一致。打破他们在学习上对教师一味地依靠的习惯认识,激发起他们主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我们要把学习的时间舍得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一般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间要尽量限定在20分钟以内,剩余的时间是学生的,教师要给充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预习的习惯是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其操作要点是: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要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概念、重点、难点等,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重点听讲、提问,以便在学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写出知识的网络结构;尽量做一些课后练习题,加深、检验自学的效果。课堂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生会跟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阅读课文、理解现象、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习惯。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应尽量避免学生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启发性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愿意住坐北朝南的房子?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辨别方向的?等,此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从被动听课、机械记忆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学习潜能,积极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
三、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和课外活动。也明确提出“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树立“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培养与提高并重”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学习。教师每学期可列出选择推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电视节目、网站等让学生广泛涉猎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此外,在地理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参加辩论活动之前学生会根据正方或反方辩题的要求,查阅有关资料,通过阅读、思考,确立论点、论据、和论证事例。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地理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地理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