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园园本教研初探
【作者】 李 琼
【机构】 贵州省晴隆县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园本化课建设,是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办园质量,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必要,如何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园本课程,让教学活动更贴进幼儿生活和需要,达到《纲要》中“充分利用自然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要求,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两年在实施适应性发展课程中的实践,对如何组织园本化教研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园本教研是以园为本的一种教学研究,主体是全园教师的参与,内容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办园层次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开展适应性发展课程建设的研究的过程中,也是以全园教师的参与为主体,找出适应本地区和本园发展的课程标准及教育资源。而这些课程标准和资源源于教师教育实践,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此,开展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研究,就是园本教研。经过两年来的适应性发展课程建设,对如何开展园本教研,找出适应本园发展的课程资源,谈谈自己一些初步的设想。
1.开展园本教研首先要发现自身存在问题,这是园本教研内容的来源。
幼儿园园本教研过程中,首先要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知道不足,找到不足才有努力改进的方向,即园本教研的内容,只有找到教研内容,才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教研的内容是从教改热点、教学现场、主题墙的创设、教师笔记和反思等而来。开展适应性发展课程研究就是一个教研课题,也是一个教改热点,是教研内容的来源;了解教师组织活动的情况,发现教师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教研内容的来源。如:在实施中班主题《恰央与嘎老》的活动中,幼儿都是从图片中认识贵州各种少数民族的服式,生活习惯,许多幼儿都只局限于感性认识,没有亲身体验的过程,实施过程就显的有点枯燥,幼儿参与活动兴趣不怎么浓厚,如何让幼儿能够亲身参与、体验和操作,找到适应本园幼儿发展的教学资源,就成了园本教研的内容;查看教师在教学反思,教学笔记中的点滴,发现教学方法不足和亮点,是教研内容的来源;主题墙设计是否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是教研内容的来源;因此,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以观察、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教学现场,指导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挖掘出本园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
2.研究问题是园本教研的中坚环节,规范管理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开展教研活动,幼儿园要完善教研制度,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对教研过程进行规范的管理。
(1)组织者要向教师提供课题教改中的热点和难点,让教师及时掌握教研的动向,提供信息和资源,保证教研的信息源。如:课程的理念培训、外出参观和学习等。,
(2)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提炼,组织教师探讨,如:中班选择性活动中发现的问题:①幼儿不会主动选择,②操作活动中幼儿以粗大动作为主(草草了事),③环境整理困难,④走神的幼儿。将这一问题作为教研活动探讨,第一次以口述的方式呈现,教师探讨意见是:“幼儿“年龄小,不知道怎样去选择活动;这个幼儿马虎、不认真;这些幼儿有乱丢乱放的习惯”等等。而没有找到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次,以活动录像的形式呈现后,教师们发现了新的问题:“组织活动的教师只注意个别幼儿的指导,而没有面向活动中的全体幼儿,活动中教师只观察个别幼儿;活动前没有交代活动规则”等等。最后得出讨论结果:“在选择性活动中,注意力要分散给全部幼儿,老师的站位要面向全体幼儿,先做整体观察,再向局部观察,最后,再做全不观察”。得出结论后,教师到教学活动中去验证,相互补充、交流,完善教学教学设计。教师从幼儿身上寻找原因变成了从自身寻找原因,这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个转折,说明教师开始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教研活动的一个转折,是发现问题后,如何归纳和提炼教研问题的才能收到良好教研效果的规范操作,让教师学会对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3)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织者是园本教研的观察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不要对教师组织的活动提出实施性意见或进行批评。对教师提出实施性意见,会局限教师的思维发展,让教师跟着你的思维打转,这样不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是有限的,不管你的专业水平有多高,但总有你想不到的,要聚众人的智慧,才能使知识能力不断得到创新;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批评,会挫伤教师的自信心,打击教师的创造能力,久而久之,教师会对教研活动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样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研活动中,要以建议、研究和指导性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样,你在教师教师的心中,是帮助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挑刺人,教师就喜欢跟你交流许多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当问题圆满解决后,把这一方法在园内进行推广,这样又丰富了教研内容,又提高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中班李老师说:“五一”长假中发放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内容只强调假期中幼儿应注意的安全,她们班增添了下一个主题需要家长配合收集材料的内容,这样可以吗?当这一问题出现在教研会上后,许多班级都展开了联想,我们班增加家长与幼儿做亲子互动内容,我们班.....一连串的方法都出现了,而且各具特色。教研过程,不仅是观察和参与,还是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3.解决问是形成和完善园本课程体系的重要阶段,要营造研究氛围,保证丰富的学习环境,用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和研究途径解决问题
(1)班组教研活动。教师就本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后,预设教学案例,在各班级实践验证,再修改案例,再实践体验,最后完善案例,解决本班幼儿和教师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2)资源开发教研活动。组织全园教师对本地的教育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找出有价值的本土资源,把它们运用到主题活动及各种游戏活动之中,开发本土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贴切幼儿的生活和需要,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题,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能力,提高教师开发本土资源和利用本土资源的能力。
(3)实践经验展示教研活动。在教师不断地实践、研究的同时,还鼓励教师转撰写经验、论文和案例,在园内进行推广和学习。设置教研活动专栏,把教研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给教师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自发性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自发性的研究,加强教师研究性意识,让幼儿园处处有研究,时时在研究,转变教师的学习观,培养教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综上所述,园本教研活动过程是如何培养教师去实施、探究、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是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办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