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语言的魅力

【作者】 韦锡刚

【机构】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数学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优秀的数学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精练;形象有趣;通俗易懂;修辞;无声语言;感情;节奏感
【正文】 

  数学教学语言是一种以数学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教学艺术突出地体现在教师富有艺术情趣和魅力的数学教学语言上。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对象、方式及场合气氛,在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使其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以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优化数学教育教学的效果。下面,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进行一些探讨。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规范。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惟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啰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精练必须服从教学规律,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叙述数学事物时用词应贴切,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违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要求。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首先必须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就违背了矛盾律。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语言的规范.一方面要语音的规范,即讲课要用普通话,不用方言,更不能说白字。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随意误读。如: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使部分学生误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还有非垂直距离。

  二、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数学尽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其构成内容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却总以一定的“形”存在着。形象化语言是听觉和视觉互相结合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像、体验,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教学内容的形象,以形象加深理解和记忆,以形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以获取教学的艺术效果。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大学时期的一位教授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说:“100!这个结果大的惊人哟,所以我们使用!”。“数的阶乘”这个概念,从意义到算法,使我们记忆深刻,终生不忘。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中学老师沈元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三、数学教学语言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语言修辞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喻和拟人。比喻法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把数学事物或数学过程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时,对于条件①a0,②△≠O,我们可以跟学生讲这是两块“暗礁”,要求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处处小心,时时注意”。这样一比喻就形象地强调了一元二次方程中a0、△≠O的隐蔽性和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拟人法指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拟人的语言修辞手法,根据想象,把数学对象当作人来讲述,以增加数学教学的亲切感和情趣性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  

  2、引用。引用就是在说明数学事物时,引用古人和名人的诗词、民间谚语甚至歌曲等,使讲解变得具体充分,教学气氛变得更热烈,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如在计算两直角边为3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时,笔者常常会引用“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既方便了计算,也使学生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技而自豪。  

  3、幽默。风趣与幽默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子。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解变得风趣、诙谐,激活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四、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有学生开小差,一个严肃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象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

  五、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而且还应富有节奏感。 

  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的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的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语言表达还应富有节奏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千种风情:时而平缓如行云流水,时而急促如山雨欲来,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如在描述数学概念和讲述数学过程时,语调可缓一点,声音显得平静一点,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以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讲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时,声音应大一点,语气放重一点,以让学生引起注意,讲到思维紧要处,声音的节奏应急促一点,语调应高亢一点,以便使学生产生情感和思维上的共鸣。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五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