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思考和做法

【作者】 任 锐

【机构】 甘肃省西和县汉源初中

【摘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等,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有些学生都并不重视生物学科,教学效果不理想现象。介绍几种常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思考做法
【正文】 

  一、以激发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情感是影响人的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行动有巨大的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共鸣,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积极、振奋的情感,更主动积极地去领会知识、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生物自然的奥秘。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人的需要(不单指肉体的生理的需要,而且也包含精神、情感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人对它是无所谓兴趣的。凡是人感兴趣的、所欲的东西,总是在某个方面,某一点或某种程度上与主体需要有一致性。可以肯定地说,兴趣是直接由学生学习需要驱使,间接由学习价值观推动而萌发的。产生兴趣的正强化又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强化,一种是内部强化。贝多芬小时侯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被称为音乐神童。但是,贝多芬的父亲对小贝多芬管教仍然十分苛求。从四岁起,要贝多芬在羽管键琴上练习,经常是一练几个小时,几年过后,终于弹得一手好琴。外部强化,还包括一个行为发生之后,由于外界对行为的主体施行奖励,使其行为而获得精神或物质的奖赏。学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摆在“副科”的位置,首先要改变他们对生物看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记住重要知识点。

  二、用引入古诗来提高课堂效率

  在我国文坛上许多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赞美自然界生物的诗词,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常常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因此,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首古人诗词,引入课堂中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譬如讲《生物的特征》一课中,我引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讲述了诗人形象地描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特征。在《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一课中我又引入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此诗讲述了作者如何把鹅的生活习性描绘得活灵活现。还引入了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若把这样的诗句引入课堂,既有艺术性还能很好地把要讲述的内容很清楚地表达出来,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性,比起长篇大论好得多。只要我们平时多花点时间去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巧用,生物课堂就能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对课堂有了兴趣,那学习的动力就有了,课堂质量也就顺理成章地提高了。

  三、用巧设质疑来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学者陆九渊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它,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人体的营养》一章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必须依靠物质来维持生命。然后设疑了如下问题:“人补充好营养要吃些什么最好呢?”“是不是每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就能营养全面呢?”在介绍《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章时,提出了“为什么有些子女那么像他们的父母?”“为什么父母都很聪明,可子女却会愚笨?”“父亲高大威猛、英俊帅气,可儿子是侏儒,怎么回事?”这些问题的提出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必然会使学生开动脑筋思索问题,并积极发言,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迅速进入认真的学习状态。只要学生能认真地、专心地听取老师讲课,那课堂教学质量必然会提高。

  四、用插入趣事来提高课堂质效率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等等趣事。这些恰恰是初中学生极其感兴趣和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在动植物世界里,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例如:动物之间“弱肉强食”的战斗,被誉为“动物工程师”的鸟类筑巢,蚂蚁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大象的社群生活等。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定能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和拓展了知识面,何乐而不为呢?在课堂上还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在讲《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一节课时,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有一位漂亮的舞蹈女明星,回绝了许多英俊潇洒的公子爷们的追求,却写信向相貌一般,仪表不端庄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信中说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子女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同学探究问题:“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都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趁此时机,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分析了小故事的结局。同学们听来颇有兴趣,课堂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用当堂练习来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因此对九年级生物班在进行复习时,我就比较重视课堂练习,每节课基本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和练习的时间,一般都有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我是让学生进行练习或者进行知识点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这一教法也获得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