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蒋红念
【机构】 贵州省盘县第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逐步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它不仅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更生动全面地展示教材,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就是将人的手、耳、鼻、嘴、眼等五大器官电脑化的技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显示出了它独特的优势。它能以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孩子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目前,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年龄较小,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大量接受,促进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才是真正早期开发幼儿学习潜力的途径。相对于其他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够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要求。
(1)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幼儿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开展创造性教学,培养幼儿的创新性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向、多顺序、多方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它具有多变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还可以多变换地讲解、提问、设疑,启发幼儿思考,开阔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应用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枯燥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孩子们感到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看到那些小动物老是在一个地方会觉得没意思,用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了,给它们换不同的场景,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觉得乏味。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的提议设计新的游戏内容,从而让孩子们在边学边玩中掌握了应用题的创编。再如科学活动《空气在哪里》,要向孩子正确阐述空气张中的结构、性质等式非常抽象的,通过课件的运用,将抽象的概念化作一段生动、有趣的拟人故事片段,比起教师的讲解,孩子们更喜欢这种形式,对此更感兴趣,同时对孩子更有说服力,理解起来也容易的多。更易激发出孩子们对事物、现象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从小就有传花心创新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缩短师生距离,节省时间、空间
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使幼儿在情境中说说、想想、问问,在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下学习,就象在家看VCD。在实践中我感到,幼儿个性发言的密度增加了,与同伴交流机会增多了,在活动中能自发的产生一些问题,打破了老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模式,增加了师幼之间的交流。
二、多媒体技术在各领域中的运用
(1)、多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挖土机找水喝》是个讲述活动,描写了小挖土机找水喝的过程。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对挖土机缺乏感性的认识,如果只是一张张的图片,幼儿没有那种感性经验,对于挖土机的心情是无法表达的。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制作了课件,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的形象、丰富写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2)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音乐活动的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学情境,使思想得到了延伸。它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以图像的形式,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极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以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如歌唱活动《小鱼的梦》,这是一首十分恬静、优美的乐曲。为了让幼儿理解音乐的情境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在美丽的池塘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鱼,天上有眨着眼睛的星星,风儿轻轻地吹着,玩了一天的小鱼们在妈妈的抚摸下个个都悠闲地睡着了。并根据歌词内容逐步江小鱼睡觉的姿态放大,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它们甜美的意境,谁都不忍心去打扰它们。幼儿在理解作品的意境后,会迁移、联想,把自己想想成被妈妈抚摸的小鱼,随着音乐做轻柔、优美的睡姿动态,充分感知音乐。多媒体以温馨、恬静、形象生动的动画牢牢地吸引住了幼儿,是孩子们目不转睛,从动画中寻找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理解歌词、熟记歌词、在动态情境中实现师生互动,是教学更形象生动、具体直观。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和教师的情绪、肢体动作来带动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孩子在音乐中真正地玩起来、动起来。
(3)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来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其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从传统科学教学来看,普遍采用添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组织上多半是通过教师用语言从头讲到尾的模式来进行的。对知识的把握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多媒体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
三、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需注意的几点
1.在活动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人的交互作用。
在运用图片进行教学时,当孩子出现错误,老师只能依靠用手操作将图片移动,比较牵强。但运用电脑,可以在孩子出错时,主动的退回,逃离,这种形象的效果,更能为孩子所接受。并且,在对孩子正确、错误的操作后,运用一些声音来表示肯定或否定,让孩子更欣喜地体验成功的喜悦,更情愿地体验失败的失落,就算是失败了,也能及好的调节他的心态,使其情绪上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姿态。
2.注意教师的引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起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活动组织中并不能一味的让孩子看、听,让机器说话,教师在活动中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诱导孩子积极尝试探索,通过游戏形式来组织活动,特别强调教师的提问对孩子的作用。提问方式的不同,就会有极为不同的效果。如老师问题直接,孩子的思维方式就固定,呆板;教师提问富启发,孩子的思维方式则灵活,发散。多媒体的运用不是解放了教师的活动准备工作,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求新,创新,更要求真求实,为孩子的发展付出不懈的努力。
3.警惕现代化教育手段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比如电脑、VCD和电视,儿童长时间接触,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对于正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来说,保护眼睛和控制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作为教师需要熟知幼儿的生理特点,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的教育教学。
一个好的课件,必须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可操作性。孩子的兴趣来得快消失的也快,要抓住孩子兴趣的最高点,不失时机地了解孩子感兴趣的“要看、要听、要想知道”的东西,快速直接地展示在幼儿面前,使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得以连贯、加深、延续。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注意课件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随意性。能够根据情节变化,幼儿的适应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随时调用,操作。如《在地震发生时》活动中教师以智力问答游戏方式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知道哪些是正确的,使幼儿的知识得以加深、延续。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幼儿教师的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让幼儿的学习更直观、生动、形象。多媒体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促进了教师“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变得更精彩。但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并不是各种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得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因为它作用的是人而不是动物,我们所关注的,也不应该是电光、电声、电控等现代技术本身,而是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追求的不应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