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评价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作者】 陈丽萍
【机构】 甘肃省高台县南华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新的教育理念起了航标作用,促进了幼儿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把评价的过程变成幼儿发展的过程。观念的转变促使了行为的转变。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运用新的评价观去指导日常的教育工作。
一、有效的观察为教育评价提供依据
1.观察。对幼儿的评价,依赖于教师对幼儿长期的观察。观察可以为评价收集资料。长期的观察,可以反映幼儿行为的一贯性,避免事件的偶发性,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2.记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选用了《幼儿成长记录册》作为记录的载体。《幼儿成长记录册》里,将幼儿各方面的活动进行归类。如在小班的《幼儿成长记录册》里,有收集幼儿美工作品的“小蜡笔真神气”,有展示数理逻辑能力的“数一数,印一印”……中班的有:“我的好朋友”去了解朋友的“小秘密”,“可爱的家乡”反映幼儿周围的世界等等。我们在这个“展示平台”上,可以看到在不同阶段中幼儿的变化和发展。在收集幼儿作品的过程中,不忘记录幼儿在活动中诸如克服困难,或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言,这会给观察行为留下最真实的记录,为教育评价和教师的反思打下了基础。
二、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纲要》中的教育内容更多的考虑到“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我们依据纲要精神对幼儿评价时注意多维度、多角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如果按照旧有的评价体系去评价幼儿,可能会抹杀幼儿在某些方面的自信心,可能幼儿的某些艺术天赋会被扼杀。每一个幼儿具有的独特能力的组合存在着质的不同,难以从量上加以排序、分类。采用多角度的评价方法,让教师、家长更了解幼儿,也让幼儿认识自己更加充分。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发现幼儿的长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以强项带动弱项,不仅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建立健全的人格。
三、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
传统观念中的评价可提供学习的终结目标和表现方面的信息,而新的评价观侧重的是发展。教师在活动中应观察幼儿所遇到的困难,重新调整教育过程,以增进幼儿的理解。同时让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新的评价观重视每一个幼儿都有发展,而不是要求所有的幼儿都以相同的速度掌握某一项内容,它重视的是哪些幼儿需要与别人不一样的帮助。也就是让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
四、幼儿、家长和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评价者。教师就如同一个主考官,对幼儿进行分析,最后分出孰是孰非。而幼儿只是被评价者,家长很少有参与评价的机会。而《纲要》中指出: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只有将大家的意见、看法综合在一起,才能较客观的反映幼儿的发展。
㈠幼儿参与评价会产生发展的正效应。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要想让幼儿发挥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要给幼儿一个管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的机会。每一个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他们有能力评价自己的优与劣,也有能力去分配自己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精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去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的幼儿浩然在班上是一个年龄偏大的男孩子,因为年龄大,他有他的优势。在学习活动中,他能较快的掌握新的知识,因为学的快,也让他在活动中情绪高昂、积极参与。但是,在动手方面,他经常采用逃避或蒙混过关的方法去对待。教师在活动后找他谈心,他很干脆的告诉老师:“我涂色不好,但我学儿歌快。我不喜欢涂色!”老师问他:“你觉得涂色、剪纸这样的活动有用吗?”“有用!”浩然说得一点也不错。既然他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用“表扬长处,激励不足”,帮助他正确的面对美工活动,提高美工的技能。
㈡家长把握评价标准会为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提供帮助。
在评价过程中,家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资源。每一位家长都迫切的关注幼儿的成长。家长的经验水平和活动,也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在每一个学期的开始,我们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期的主要活动。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即每个主题的开始,我们也将主题的目标和活动的要求提供给家长。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在很多的活动中,我们都需要孩子与家长互动。如大班幼儿在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国家的重大记事和世界要闻(如奥运会的情况等)。中班的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郊游见闻或参观见闻;小班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主题活动中需要的图片、照片等。在收集过程中,家长知道怎样帮助幼儿找出最合适的资料或材料,怎样记录孩子的见闻,怎样鼓励孩子,怎样为幼儿的“小问号”记录问题画等等。这些活动的过程为幼儿在园的学习过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家长在活动结束后有正确评价幼儿的依据。
另外,在《幼儿成长记录册》中,也设立了“夸夸我的好孩子”专栏,给了家长评价幼儿的空间。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纵向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在一个阶段中的进步和不足,这也为教师在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㈢教师具有新的评价理念和策略可以与幼儿共同成长。
在以往的经验中,教师的评价主体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纲要》的指导下,教师不仅仅要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幼儿,还要客观的评价自己:反思自己设计的教育过程是否适合幼儿的成长?是否促进幼儿的发展?会反思的教师才会发现问题,才会不断学习,以适应幼儿的发展,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评价活动不仅仅是对最后的结果的评价,评价过程应该是儿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关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注重个性化和发展性。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客观的对孩子的发展做出评价。再通过评价去促进对幼儿的教育和幼儿的发展,让评价、发展、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