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者】 陈小健

【机构】 广西北流市塘岸镇蟠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题组负责人:陈小健

  课题组成员:刘

  课题研究的时间:本课题研究在20103月——20118月完成,为期一年六个月。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是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小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都了解,我们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

  (3)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

  (4)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留于形式。

  (5)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

  我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而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其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尽管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但与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力现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的使用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日益凸现出来。因为对于广大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来说,转变观念固然重要,它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但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成功经验的支撑,而成功经验的积累必须来自于教师日常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课程实施的当务之急。

  2、实践价值

  (1)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转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提高师生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

  (3)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

  (4)通过研究,形成全新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评价体系,将成果向面上推广,有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教育底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的评析、教学过程的检查、组织教学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的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探讨课程理念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如何有机整合。

  (4)教育调查法: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形式调查分析、找出规律。

  在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上,我们的做法是:

  1、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2、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3、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4、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5、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根据课堂教学的特性,教学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观念、计划和规则等进行事前设计;二是适时的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设计。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鲜活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是预先设计和适时设计的可操作的有形框架,但又不拘泥于设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活用模式。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研究。研究创设宽松有序、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及开放型管理模式。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研究。研究适合儿童的教育及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手段。

  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制定研究。通过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及作业设计等因素的选择和确定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3月——20105月)

  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

  2、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

  (二)操作阶段(20106月——20114月)

  1、学习并吸取名师的宝贵经验,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15月——20118月)

  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加快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

  1、优化了课堂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指在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等教学因素之间有联系与相互作用而形成在一种认识活动组合。

  2、优化了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教师借助于一系列辅助手段(教科书、直观教具、教学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一种复杂的控制过程。

  本课题的实验,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对课堂知识怀有积极情感的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有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活动本身的需要。

  4、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个人素质。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的人的竞争,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在于知识的熏陶,良好习惯的培养。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