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国内外问题教学法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 冷长凤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摘要】问题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新创的教学方法,而是古已有之。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问题教学法都有悠久的历史和长足的发展。【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心理学;思想
问题教学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运用问答教学法,通过巧妙的设问,暴露对方观点的破绽和自相矛盾,从而使对方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用以激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坚决主张采用启发式教学,认为启发式教学是最困难的,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并认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
20世纪,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问题、观察、假设、推理、检验”的五步教学法。他反对教育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反对教学过程与学生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他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进程。他的“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思想获得广泛传播,在此基础上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和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学习法”。
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前苏联心理科学尤其是思维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的思想开始有了更新的进展。斯卡特金、列尔涅尔等首先在经验水平上对问题教学进行了探讨。马丘什金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心理学论证。而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教学是由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他在其专著《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和《问题教学基本的理论问题》中,对“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做了详细的论述,他把“问题教学”看作是一种“发展性教学”。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是对以往的“问题教学”的超越,深入探讨了问题教学理论的认识论基础和逻辑一一心理学依据。
直到现在美国人仍然认为“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普及科学一一美国2061计划》提出要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师应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教学过程应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
我国的问题教学法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被誉为东方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在《论语·述而》中,记载着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强调教师施教要把握逻辑起点,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时,才去启发,从不包办代替。孔子认为疑问是学习的结果,他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也提出过“学思结合”、“疑思问”以及“循循善诱”等一系列主张。
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其《九章算术》中提出246个问题,三国魏人为其作注,按照“问题一解法一原理”的程序解决问题。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提出81个问题。可概括为“问题中心,从例中学”。按照今天的观点,可以视为“问题的案例教学”。
宋代的朱熹开办书院在教学上采取的主要是以学生自修为主,教师讲学指导为辅,提倡质疑问难。一方面,书院的教学注重问难答辩,十分强调学生要善于提出疑难。朱熹特别重视学生提出的疑难,认为读书须有疑,“疑者足以研其微”,“疑渐渐解,以致融合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并且,在此基础上,强调学生通过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师友间的问难答辨,解决所存疑难。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被大大的强化,八股文,四书五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试教育成为了几百年来中国教育的主流。问题启发教育掩埋于愈演愈烈的科举考试之中。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刺激和救亡图存的需要,传授科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实践能力成为了唯一的唯理性教育模式,科学知识主要是以“灌”的方式注入,“问题启发”逐渐被遗忘。这一时期仍然有蔡元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活跃在教育改革的领域。蔡元培主张学生自动、自助、自学,教师做引导和辅助,提倡启发式教学。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倡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完成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界解放了思想,打开了视野,开始“睁眼看世界,”并重新反省教育发展的历史。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始重新重视“问题启发”于教学之中。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生物教学方法都围绕“问题教学”进行。如:20世纪80年代的“问题启发教学”;90年代的“问题解决教学”到今天的“探究教学”。教育教学的重心己经逐渐的由知识本身转移到了“问题”,教育者们越来越认识到,相比于既定结果,认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历、培养的能力、发展的情感才是真正最宝贵的财富。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正在被很多的教师尝试采用。
参考文献:
[1]王承绪译‘问题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 (16):22-25
[2]徐仁静主编.中学生物创新教法—45分钟优化设计[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91-98.
[3]王淑珠.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