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转变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现象
【作者】 班福发
【机构】 广西百色市隆林县革步乡中心校
【摘要】在农村小学中,存在学生厌学现象,尤其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更为突出。厌学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有极大的害处,我们要重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的研究,分析其厌学原因,找出解决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善学,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关键词】转变;农村;留守儿童;厌学;方法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正。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也同时产生了厌学的现象。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1.2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2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心理的相关原因
·2.1家庭教育几近空白
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就很少与孩子沟通。基本上每次寄钱回家时才会通一次电话,除了询问一下“寄来的钱收到了吗”之外,就是简单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等一些较浅层次的问题。即便成绩不好,孩子稍微“应付”一下就过去了,父母从不深究。此外,则别无他话。对于孩子的心理情绪波动和性格转变则往往注意不到,因此孩子曾抱怨说“虽然很想念爸爸妈妈,但好像跟他们没什么话好说”。毕竟孩子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学习上失去前进的动力,遇到了问题又无处倾诉,得不到及时排解。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是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
·2.2家、校生活的鲜明反差
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自然的事。父母外出打工了,爷爷奶奶在生活上对他的照顾是无微不至,在学习上却无法辅导、督促,让其享有充分的自由权。于是,在家孩子根本不谈学习,把孩子“贪玩”的天性表现地淋漓尽致。相比之下,在学校里可没么宽松自由了:每天要完成许多学习任务,要早早到校,要遵守许多严格规范的纪律制度,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约束和压力,不能再随心所欲了。养尊处优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有了过强的依赖感,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当他面对着这些上学的“苦”与“累”,对比着“在家”与“在校”的这些鲜明反差时,心里自然地畏惧、退缩了。
·3转变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办法
·3.1唤醒学生积极上进的意识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悉心照顾那些厌学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成为被遗忘的人,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3.2用师爱铸造良师形象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
·3.3树立教学新观念,调动学生主动性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是教会学生学习;学是学会如何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
·3.4学校、社会、家庭齐努力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学校,社会,家庭要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解决厌学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多为孩子着想,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对学生随意迁就,也不能严厉粗暴,要多和孩子交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农村孩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中国农村的希望。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走好人生每一步。
参考文献:
[1]黄晓萍,田秀花.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教育导刊. 2007.(03)
[2]张小东,龙军. 留守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 教育导刊.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