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朱芬慧

【机构】 贵州省晴隆县第二中学

【摘要】 阅读能力是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各项重要技能之一,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及大力开展英语阅读活动,并以此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重要途径。笔者针对现阶段学生学习英语“阅读教学热”的思考,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及策略。

  一、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

  1、阅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通过阅读来扩大词汇量要比强化词汇教学更为有效。因此,阅读是个积累词汇量的最好办法。学习英语 就要扩大词汇量,就要增加所学词汇的重现率,进而克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遗忘现象,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不断接触和使用一些词汇,增加所学词汇的重现率,广泛的阅读就是一个重要手段。

  2、大量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因此,大量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基础。

  3、阅读有利于提高句法的运用程度。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的句子,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句法结构逐步熟悉,逐步掌握,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英语中还有很多的特有表达方式,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接触、学习和掌握。而在不同的上下文提供的特定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2、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有的甚至把阅读当课外阅读上,勾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3、教师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听课习惯、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或者是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稍遇到阻力和困难就退步,失去信心,怕影响教学预案、教学进度,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坏习惯一味地迁就,造成学生的坏习惯得不到有效制止。

  三、优化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必须改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光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

  1、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二)、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知道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我们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前的要小到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摄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只有通过对学生们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通过广泛的阅读训练,才能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能有所提高。使他们在英语阅读中,感受到得心应手的语言运用技巧,简单的词汇也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赵美.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006

  [2]宋淑萍.英语阅读教学技巧的研究[N].学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