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中如何信息化教学

【作者】 张正荣

【机构】 贵州省盘县新民乡雨那小学

【摘要】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把数学课程与信息化有机结合,使信息化参与数学教学全过程,改变数学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和手段,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那么,小学数学中如何信息化教学,本文着重从信息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小学数学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多媒体;小学;数学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此可知,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把数学课程与信息化有机结合,使信息化参与数学教学全过程,改变数学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和手段,使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使学生满怀信心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

  (一)用信息化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运用信息化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象、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路刺激,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减法的认识》时,由于考虑到学生是进入小学还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一切的行为习惯还带有幼儿园浓重的影子,“玩”的成分比“学”重,利用多媒体创设老师带小朋友去果园摘果子的有趣情景,小朋友非常高兴,马上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趁机开展看课件讲故事的比赛,既说明了减法的意义,又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及时地把握了他们的认知方向。

  (二)用信息化创设问题增添课堂魅力

  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而教学媒体创设问题形象化、明确化,容易将新知与旧知或各知识点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教学信息化使学生真正拥有发展他们想法的机会,使学生驰骋奔腾的思维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共同经验,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想象、表达能力、学习活动,变强迫性教学为诱导思维式教学,极力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往往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情况。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尽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用信息化多样练习提高反馈效率

  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想做、乐学的学习情感,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同时,运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信息搜索、提取、显示、转换方便高效的特点,不断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课堂变得省时、高效,大幅度的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别灰心”、“没关系”“你能行”,并伴以美妙的乐声,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四)用信息化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提倡“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主动地学习。信息化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实现知识的建构。

  例如,“愉快的周末”一课教学中,用课件设计了“歌舞组”、“美术组”、“体育组”、“手工制作组”、“爱心奉献组”等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主动发现活动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兴致很高,在电脑前,他们或观察、或思考、或交流、或操作,显然是学习的小主人,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信息化的运用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化教学,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多好的课件也比不上灵动的课堂,多好的动画也比不上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不能以高超的课件设计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我体验。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

  (二)信息化的运用不能忽视其对教学的一些干扰

  比如,有些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组合在一起,有时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情况,合理、恰当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可替代性特点,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学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必将成为今后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只要精心地组织和设计,并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堂效率必将得到最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