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历史教学与思想教育
【作者】 唐香兰
【机构】 云南省永胜县第一中学
【摘要】历史知识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历史教学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上有其它课程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邓小平同志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国庆节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这里十分明确地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历史课在担负思想教育的任务方面,历来具有重要的作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历史为现实服务,历来是治史的重要目的。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清代史学家章学城说:“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龚自珍则更加直截了当地说:“史之外,无有文字焉”。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言简意赅地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恩格斯甚至还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这都说明历史是人类全部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易经》上说道:“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有人说,历史之国家民族,正如记忆之于个人。一个人如果丧失记忆,那他就成了白痴,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更谈不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事实证明,缺乏足够的历史文化素质,是很难造就出高度文化教养的人才和培育出有杰出成就的文化大师。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这些文化巨匠,如果他们不是那样深刻地洞悉中国的历史文化,要达到那样的伟大成就也是不可能的。邓小平说:“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历史课向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上有着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所以我认为要做到“三个面向”,必须具有一定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知识,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不能重视历史课的教学。鉴于此,我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世界历史像一条滔滔的长河,它的长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延伸,中国历史也是它的一段。“面向世界”需要从理解世界出发,世界史直接讲述世界各国的历史,介绍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中国史中有大量材料涉及中外关系,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几乎每件大事都同世界的总体加以认识、比较,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历史的教育艺术奥秘就在于,要赋于正在掌握知识的人一颗战士的灵魂”。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我认为这种感情的产生,最直接是来自对祖国的了解。要热爱祖国就要了解祖国,要了解祖国,就要学习祖国的历史。古代社会的爱国主义,主要是指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表现出的献身精神;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则主要是指为捍卫祖国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但不论讲古代还是讲近现代的爱国主义,目的都在于激发各族人民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上海教育学院沈起炜先生说过:“生动是完成历史教学的关键不生动则不感人,不感人又怎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呢?”我认为历史教学中,必须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而应当选取生动具体、故事性强的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屈原、文天祥、史可法之所以成为万古称颂的伟人,主要是他们的献身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宣传这些历史人物的献身精神,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有益的。像中国现代史中的五四、五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一二.九、一二.一运动,二.二八起义,反对美军侮辱北大女学生的抗暴运动、反美扶日运动,我都讲得有声有色,给学生以感染,使他们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教师有必要利用丰富的科技史内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授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就及其他世界科学技术的影响,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讲授历史上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爱国为民等崇高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如詹天佑早年留美学习土木,回国后于1909年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条自力更生的铁路一京张铁路。他曾拒绝接受美国的工程博士头衔,这种“为国家不为功名”的品格,被李四光同志赞之为“昭系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通过这样有目的地讲授科学家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其为国为民的崇高品质,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在讲我国历史上光辉的科学成就及其对世界科学文化的重大影响时,注意了两点,一是强调它们在时间上的领先地位;二是强调它们突出的特点。如我国古代发明成龙骨车、活塞风箱、弧形拱桥等26项在时间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指明领先十个世纪以上的有20项以上;再如石拱桥建筑最先出现于欧洲,但今天已不存在了,而隋代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却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成为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并讲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曾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举世闻名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它明之时,正是欧洲处于教会统冶造成的科学技术长期停滞不前的落后时期,它又在欧洲进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之前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然前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重大发明不仅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也在社会形态的更迭中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总结,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无比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现在正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其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即培养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正是我们人民教师所担负的重大任务。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培养这样的人才,当然需要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学科协调一致的努力,而历史课在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献身精神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等方面,可以发挥它特有的作用。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这场改革,勇于探索,为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