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摆正“教育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作者】 邢玉香
【机构】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教研室
【摘要】【关键词】
课程改革经过教育人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新课程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课改进入深水区。这时一些教学问题也浮出水面,比如:现在有的优质课过分强调过程,弄得花里胡哨,学生要自由民主、发散思维,可以不练计算能力,但不能不经历过程,这就违反了规律,不适度。难道我们还要树叶裹身,结绳记事,吃生肉体验古人的生活,推算祖冲之的圆周率吗?时代在前进,我们拿来就可以用。简单的一位数计算,非要小学生想出多种解法,这是培养创新能力、求异思维吗?这是把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里了。要注意“度”。杨振宁教授说他瓷实的数学功底是在中国打下的,可见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是世界一流的,这是我们自己的特色。我们的素质教育是弱项,应该加强,把素质教育搞上去,变成两条腿走路,而不是把强项变弱。
原周济部长曾经讲过新时期教育要摆正三个关系:第一,重视基础与强化创新的关系。他谈到,我们的基础知识是好的,但创新不足,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挥我们的优势,基础不能减弱,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创新。他说,美国的东西也不是都是好的。他举了个例子,他和美国的教育部长谈话:是以多数孩子不学习为代价的,这不可取,美国的教育部长为此也很发愁。
第二,是生动活泼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他说,管理严格能不能生动活泼?他强调,管理要严,学的要活泼。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但是要严格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但不等于放任自流。
第三,减轻负担与刻苦勤奋学习的关系。他说,减负,不等于降低要求,要在提高兴趣上下功夫,提高质量仍需要勤奋刻苦学习。要加强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磨练。
因此,在课改中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讲究科学,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一、“赏识激励”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真诚地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否定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排斥否定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夸要有度。一个孩子如果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向社会后,怎能有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严格要求的教育是放任自流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也是有缺憾的。当然,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惩罚也只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要注意把握度和时机,注意实际效果,避免产生负作用。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应真诚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明白是非。如果赞赏失去了针对性、客观性、适度性、真诚性,对学生的错误不加匡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赞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二、“鼓励竞争”与“提倡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的统一。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量的。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首相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1)要对自己有实事求是的评价(2)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3)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有远大的目标和拼搏精神。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主角和配角的关系。树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更好培养自身素质,团结更多的人一起迎接挑战,也要提倡分工合作。
教师要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才能影响学生。排名次就是鼓励竞争,但不可让差生能的没脸面而丧失竞争向上的意志和决心。比如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争取不同教师和家长的主动配合。竞争过了头就是盲目自信,个人主义膨胀。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就会失去更多的成功。
三、“实践探索”与“推理论证”的关系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如让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的过程,拥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的经验这是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是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比如有的课用精美的课件代替了文本的解读,热闹的提问取代了提出问题,精彩的设计取代了学生对规律和结论的理解、感悟。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体验、和主动探索的过程。
四、“博彩广纳”与“独树一帜”的关系
记得冯友兰讲过:“一个教师讲一本教科书,最好的教师对这门课的知识必须比教科书多许多倍,才能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识只和教科书一样多,讲来就难免结结巴巴,看来好像是不能畅所欲言,实际是没什么可言。如果他的知识少于教科书,他就只好照本宣科,在学生前面唱催眠曲了。”这其实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辽阔的视野。
教师必须以一种学习型的工作方式去对待新教材,才能有所思索,有所长进。从新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引发开去,向其他学科开放和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突破传统教学的有效空间。对教学内的选择和活动设计必需顾前瞻后,上下求索。教师必须能与各种文本对话和交流。教师只要能做到备课时博采众长、教学资源的合理充分应用,就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名家之长,吸取其精华,然后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一种适合本人的教学风格。要有一种平等的观念,尊重和看重学生的主体和个性的发展,因为个性来源于博采,博采成就个性。
五、“一花独秀”与“万紫千红”的关系
尖子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成绩平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让优秀生吃饱,也要让后进生吃好。既要竞争也要合作,推广好学生的学习经验,采取“兵教兵”、“兵管兵”的方法让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带着创新的思想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对传统的教育应该扬弃,而不是粉碎或颠覆。教育改革和创新不能割断历史,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所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沿着科学的轨道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