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作者】 闫广利

【机构】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数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提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科学发展观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优良品质;又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而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德育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学生心灵的活动。小学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下面就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一些做法。

  一、巧抓情境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新旧教材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新教材增加了更多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巧妙利用情境图,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资源,将是新教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亮点。

  1、以故事形式妙用情境图。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就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然后编一个故事。学生都争先恐后编出了非常有趣的“小猪帮小兔一起造房子”的故事。教师适当点拨,如果没有小猪的帮忙会怎样呀?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2、以讨论形式领悟情境图。

  有很多情境图,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在教学《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又如在教学《89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让学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们平时又应该怎样做?使学生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像这样的例子哦不胜枚举。

  总之,情境图都是以学生平时易于接触的事物为对象,不失时机地抓住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利用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且是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知识点与思想品德教育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识教学、智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到位。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渗透的方法也就不同。有时教材中的几个字,课堂中的一句话,对学生的教育都是不可估量的。小学数学教材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因此,只要教师能像哥伦布一样,用充满智慧的眼睛,结合实际,就不难找到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丰富素材。如在概念教学要在引入、得出结论和应用的辩证分析过程中,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在变化中求发展,实现知识迁移。应用题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更是十分丰富,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重量单位”时,通过习题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的教育。通过教材中对一些我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上利用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尽可能地做到“润物细无声”,切忌牵强附会。

  三、在数学习惯上下功夫,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数学对学生理性精神是培育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理性的德育功能。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作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联系实际,在实例中渗透德育

  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目标里长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光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解决问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两个工人一个星期工作多少小时?在做完这道题目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再算算他们一个星期一共要工作多少时间,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要在回家后多帮父母做点事,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比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让学生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现在离自己父母的生日还有多少小时?

  生活世界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教育、启迪学生,并使学生自觉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最终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

  作为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切实注意并发掘教材所蕴涵的思想教育因素,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种认为数学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思想教育与此无关;认为自然科学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相内容,教学中就能灌输这方面思想的消极态度是不利于数学教学的。任何脱离数学教学、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的教育教法都是不利于思想教育目的、从而也会削弱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重在渗透。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长期任务。它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完善实施过程,全面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