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生物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作者】 文家艳

【机构】 广西桂林恭城中学

【摘要】 社会学家认为,未来的时代是一个复杂多元、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一个人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竞争成败的重要条件。然而,人类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有将近1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压抑是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一项对几所大城市的在校学生调查显示,有25~35﹪的大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发出“生不如死”的叹息。据专家预测,由于心理问题所造成的抑郁症及自杀产生的损失,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我国约有2600万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症将成为影响人类寿命的第二大疾病。性格决定人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这说明,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是何等重要!当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主要依靠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相对于其它学科,生物学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挖掘生物新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扫清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心理障碍,是我们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全文】    1、正确认识,悦纳自我   产生心理问题的症结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心理不健康者,一方面对自己评头品足,横挑鼻子竖挑眼,特别在意自己的某些相貌特征,自惭形秽,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另一方面他们过于敏感,把别人的评价看成高于一切,过分地夸大自己的缺点。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自卑心理,学会接受自我,悦纳自我。   例如,在讲到“基因的表达”时,我说:“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相貌都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双眼皮和单眼皮,哪个好看?双眼皮。那么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比控制单眼皮的基因要好吗?只要不是致病基因,就没有优劣之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