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混龄教育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作者】 姚 玮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摘要】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混龄教育在我国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和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者对混龄情境下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水平及表现特点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处于自我期;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处于吝啬期;大班幼儿分享行为处于慷慨期。

【关键词】 混龄教育;幼儿;分享行为;

【全文】   一、理论依据   (一)混龄教育概述   所谓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1]混龄教育是针对同龄编班提出的,同龄编班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如同龄编班无视儿童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反映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排斥不具备相同经验的儿童,导致儿童在班级组织中的地位差异等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就特别反对同龄编班,她认为,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可以遇到不同类型的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种人为的隔离,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