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作者】 潘永成

【机构】 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大昌坝小学

【摘要】 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是主客体情感交流的一种活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鉴赏活动来完成。由于鉴赏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生活层面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对同一作品的感受也不一样。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我个人以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对小学语文文学作品的审美教学提出一些浅显的具体看法。

【关键词】 审美教育;文学作品;审美实践;学语文教学;

【全文】   一、读中品,体味文中的语言美   1.在读中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语调铿锵,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的音乐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如《桂林山水》中写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将漓江水的三种不同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相似而整齐的句式娓娓道来,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怎能不体味出美的韵味来呢?教学时,只要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鼓励学生结合语言文字,体会修辞中的形象,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