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摭谈

 

【作者】 刘番玲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五中学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同时,还肩负着渗透德育教学工作的重任。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通过开展时时处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适时渗透孝敬父母和尊老爱幼的教育、贯彻始终渗透信息道德教育等最终达成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把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包括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充分发挥服务德育教学的优势;依托模块内容要求,实施相应的德育教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道德认识水平,进行个别化施教;并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使得德育教学寓于情理之中,最终达到德育教学渗透于信息技术课程中“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德育;教学策略;

【全文】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很少探讨道德问题,而在德育课上,教师所讲内容又多远离信息道德的领域,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基本上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而不是教育所期求的“道德有序”状态。因此,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倡导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是科学、技术和社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