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

 

【作者】 王登峨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摘要】 七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社会的认知都是不同的,政治课教学中的内容应来自现实生活中案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初步了解到社会上各个层面的人和事,就会对社会的基本形态有自己的看法,这种人生最初的认识,是决定学生一生思想的重要认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人们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力有高有低,这不仅与知识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判断事物的能力有关。所以,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

【关键词】 政治品德;生活化;教学 ;

【全文】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新一轮课程改革吹响了“课程生活化”的号角,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思想品德课堂与现实社会接轨,把社会生活融入思品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课堂认识社会,感受人生,发展自我,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本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是:    一、“生活化”课堂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一些教育家认为“学习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