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巧妙设置教学悬念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作者】 杨晓庆 肖 娜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全文】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