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作者】 吴必兴

【机构】 贵州省松桃县正大乡中学

【摘要】 思想品德课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现阶段我们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相对比较落后,普遍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处在思想品德课的表面形式——知识的传授,还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尺度,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得不到落实。为此,要坚持创新,在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增强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 思想品德;实效性;创新;途径;

【全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想品德课改革与建设面临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家和社会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空前重视和对思想品德课寄予的厚望,为了思想品德课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在改革中也必须面对许多棘手的难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切实增强思想品德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建设和发展的生命所在,也是思想品德课调整、改革过程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谓的实效性,主要是指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具体而明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