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三种课型重现语文的人文魅力

 

【作者】 丁小勤

【机构】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逐渐重视语文的人文熏陶作用,虽然把语文的“人文性”提到了日程,但是内容却是十分空洞,实质的教学内容依然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只有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人文情怀,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具有一定审美的人格品质。在语文教学中,三种课型可以重现语文的人文魅力:一、抓住意象内涵,拓展文化外延;二、深入研究心理,刻意模仿创作;三、善抠文本细节,关注作者意图。

【关键词】 人文性意象;心理;细节;

【全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文精神的传播手段。语文是一门讲解语言文字应用的学科,身上自然承载着传播人文精神,构建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化世界的使命。   一、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只是单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功能,忽视并冷落了语文的陶冶性作用。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们逐渐重视语文的人文熏陶作用。于是,教师们有事没事把“人文性”拿出来亮一亮,喊几句口号;更有甚者把“人文性”当做是一块金字招牌,实质上内容却是极其空洞,游离在语文的表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不重视品读。语文是一门重在品味的学科,很多知识是需要耐心读,细心品,才能够有深刻的体会。而教师们在课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