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通过美术课提高中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作者】 田 美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花园乡初级中学

【摘要】 中国人欣赏美,不是美在相貌,而是美在品德行为。中国人的审美观更多的倾向于:精神、朴实、和谐、高雅、永久一点;西方人审美观倾向于:大气、张扬、热爱、庄重、共同一点。中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美育教育不仅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高度开发与利用美育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国家艺术教育领域的兴衰。面临21世纪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培养新世纪所需的有品味、有追求、有创造能力,有审美价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以此提高全民素质。

【关键词】 审美能力;新课程标准;美学教育;课堂氛围;课堂的主人;

【全文】    引言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全面教育,审美教育在当代中国既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又要有效的促进中学生长期而有效地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通过美术课提高中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美术课堂的基本要求。到底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标准是怎样的呢?又该怎样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利用人类爱美的共性心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使他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