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宋 娟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威舍镇中心小学

【摘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的问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关键词】 课堂;有效性;发展;核心;

【全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所以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永恒主题,也是新课程改革展开的动因之一。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要上好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师生互动等活动,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是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