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孔孟之“乐”:从庙堂到原野——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的解读

 

【作者】 陈永照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全文】  【摘 要】 孔子非常重视音乐在人格培养、道德提升与社会协调中的功用,《论语》中有大量关于“乐”的论述,其中包含着孔子对现实环境的反思与理想社会的构想。他通过艺术化的乐论设法调和理性与情感、社会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但那种对主体修养要求极高的方式并不能推广到现实中,同时也隐含着矛盾与冲突。孟子从另一个角度赋予“乐”以社会性的功能,不过在他看来,“乐”主要是一种协调社会的工具,本身没有价值上的优劣,那种乐音与世道感应的思想并不被孟子认同。他不再像孔子那种给“乐”增添形而上学式的超越内涵,转而将“乐”的社会性放到其实践过程中。   【关键词】 孔子;孟子;乐;道德;情感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