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中国文学思维
【关键词】 ;
【全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标题性中国小提琴创作的瑰宝,此曲不仅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亦在国际琴坛享有一定的影响力。这首乐曲,是所有中国标题性小提琴协奏曲的典范,是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的代表作,是需要运用文学思维去理解、聆听和演奏的重量级作品。然而,我所说的音乐中的文学思维,绝不仅仅是音乐标题下的文学故事。文学的思维方式源于文学创作的方式,文学创作不仅讲究整体的情感、内容,更注重情节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因此,用文学的思维理解音乐,首先要把握音乐的整体文学背景,之后,还应理解音乐的细节——音乐中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夸张”、“排比”、“拟人”等等——即具体的
【全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标题性中国小提琴创作的瑰宝,此曲不仅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亦在国际琴坛享有一定的影响力。这首乐曲,是所有中国标题性小提琴协奏曲的典范,是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的代表作,是需要运用文学思维去理解、聆听和演奏的重量级作品。然而,我所说的音乐中的文学思维,绝不仅仅是音乐标题下的文学故事。文学的思维方式源于文学创作的方式,文学创作不仅讲究整体的情感、内容,更注重情节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因此,用文学的思维理解音乐,首先要把握音乐的整体文学背景,之后,还应理解音乐的细节——音乐中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夸张”、“排比”、“拟人”等等——即具体的
- 【点击频次】1027